濰坊旅游新定位 打造藍色經濟區新興海濱城市
發布時間:
2013-12-06 13:19
來源:
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17日電(李玲賢 霍春竹 李玉俊)近日,山東省旅游局印發了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旅游業規劃》,《規劃》明確提出“把濰坊打造成藍色經濟區的新興海濱城市,半島旅游與內陸旅游的銜接城市”。濰坊市旅游局局長于慰杰說:“《規劃》為濰坊市旅游業下步發展指明了方向,對推動全市旅游業轉型升級和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”
從濰坊市旅游局了解到,下一步在規劃范圍上,濰坊市同青島、煙臺等7市被列為半島藍色經濟區旅游業發展前沿。其中,壽光市、昌邑市和濱海經濟開發區是主體區,其他內陸縣市區為聯動區。
據了解,濰坊市在旅游業總體布局上,共分為四個層次。一是17個海濱單元。濰坊市北部海濱作為其中之一,涉及昌邑市、壽光市和濱海經濟開發區,灘涂資源豐富,濱海濕地景觀發達,濱海經濟開發區是一座正在建設中的新城,規劃建設有大型旅游度假區。二是8個組團。濰坊市雙城組團作為其中之一,以濰坊城市和濱海新城為兩核,以昌邑、壽光為補充,可輻射至全市所屬各縣市區。三是4大板塊。濰坊市全域為中部板塊,是連接南部板塊、北部板塊和西部板塊的樞紐板塊,以文化觀光旅游為主體,兼具休閑度假功能。四是“三帶四軸”網絡化結構。其中,濰坊市在海洋旅游帶、海岸旅游帶和內陸腹地旅游帶都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,是中北發展軸、中南發展軸和北部發展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在旅游產品開發上,規劃了六大旅游產品,即海洋旅游產品,城市旅游產品,生態旅游產品開發,文化旅游產品開發,度假區建設, 服務性產品體系。提出濰坊—東營—濱州岸段,以河口濕地、自然生態景觀、高效生態農業旅游和主題度假區為主要開發內容,并選擇適當區域建設郵輪停靠港。
城市旅游產品。對濰坊市城市旅游開發提出了指導意見,發展目標為藍色經濟區的新興海濱城市,半島旅游與內陸旅游的銜接城市。發展模式為“雙核互動、文化帶動”,在加快濱海新城建設的同時,促使濰坊中心城區向北發展,形成老、新兩個城區互動對接的格局。在加快建設白浪河城市生態景觀的基礎上,加強濰坊作為山東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,通過大力開發文化旅游產品,提高濰坊在國內、國際兩個旅游市場上的影響,成為銜接藍色經濟區和內陸地區旅游業的中心節點城市。重點開發區域是濰坊中心城區和在建的濰坊濱海新城。產品開發重點是文化旅游產品、現代城市度假產品、生態濕地產品。
生態旅游產品開發。發揮濰坊市“三農”資源優勢,通過主題式規劃設計,把農業生產、鄉村文化、農藝展示、農產品加工及旅游者參與融為一體,構筑具有自然情趣的鄉村生態旅游形式。同時,在濰坊市北部重點發展觀鳥、大自然漫步、自行車、皮劃艇、海上泥浴和趕海拾貝等戶外運動產品。
文化旅游產品開發。濰坊風箏會被列為重點打造的文化節慶類產品,楊家埠民俗大觀園被列為博物館類產品。
度假區建設。濰坊濱海新旅游度假區被列為8個重點建設的旅游度假區之一,建成后將成為濰坊市海濱度假旅游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形式。